傳統年菜食譜:經典年菜教學與年節實用小技巧大公開

傳統年菜食譜
傳統年菜食譜:經典年菜教學與年節實用小技巧大公開


農曆年又要到了,空氣中好像都開始飄著那股熟悉的、讓人安心的年味。身為一個看到好食材眼睛就會發亮的人,準備年菜對我來說,簡直是一場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年度大挑戰!那些記憶裡的傳統年菜食譜,像是一本本家族密碼,承載著團圓的溫暖,但說真的,以前光看阿嬤行雲流水地準備,就覺得好複雜啊!你是不是也一樣,每年都在思考怎麼準備年菜?會不會擔心太油膩?食材哪裡買最新鮮?或是像我曾經把紅蟳蒸成「化石」一樣,發生慘案?

老實說,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搞得定這些大菜的。記得第一次挑戰佛跳牆,光蒐集食材就跑了三家市場,最後還因為火候沒控好,差點把砂鍋燒穿底(鄰居大概以為我家失火了…)。這些年摸爬滾打下來,總算累積一些心得,發現其實掌握了關鍵步驟和一點點小技巧,在家重現記憶中的經典年味,沒有想像中困難!今天就拋開教科書式的做法,用我這個廚房實戰派的角度,跟你分享幾道我家必備也經過我調整、成功率高的傳統年菜食譜,還有那些血淚教訓換來的實用撇步。這些食譜絕對是經過實作的傳統年菜食譜,保證讓你今年的圍爐餐桌,既有傳統韻味,又不會讓你在廚房手忙腳亂到想哭。

工欲善其事:年菜戰備清單不能少!

想要年菜做得好,傢伙得先備齊。這張清單是我經過多年”戰役”後精煉出來的,保證不買冤枉東西:

必備工具 推薦品牌/型別 為什麼重要?
厚底湯鍋/砂鍋 鑄鐵鍋、土鍋 燉湯、佛跳牆必備,保溫性好,受熱均勻不易燒焦 (我的慘痛教訓!)
深蒸鍋 不鏽鋼多層蒸鍋 蒸魚、蒸紅蟳米糕、加熱年糕都用得上,效率高。
鋒利好用的刀具 主廚刀、片肉刀 切烏魚子、片肉,刀鈍了不僅危險,成品也醜。
耐熱保鮮盒 玻璃材質 分類裝處理好的半成品、儲存剩菜,衛生又方便。
計時器/手機鬧鐘 相信我,你絕對會忘記鍋裡在燉東西!


至於採買,強烈建議你:

  • 年前一週就列出詳細清單!特別是乾貨(幹貝、香菇、扁魚)、烏魚子這種搶手貨。
  • 海鮮(魚、紅蟳)最好除夕當天清晨去信任的攤位買,新鮮度差很多。我習慣固定找熟識的攤商,品質比較有保障。
  • 傳統市場 vs. 超市各有優勢。香料、特殊蔬菜市場找;品質穩定的肉品、品牌調味料超市方便。別排斥網購,有些優質乾貨網購反而划算。
  • 看到漂亮的蘿蔔糕、發糕,也別猶豫先買起來當備用點心!傳統年菜食譜雖美味,有時也需要些輕鬆小點。

經典重現:我家圍爐餐桌的常勝軍

富貴佛跳牆

說到年菜之王,非佛跳牆莫屬!湯頭醇厚、料多澎湃,一上桌就鎮住全場。雖然步驟繁複,但相信我,自家熬的湯底,絕對不是外面賣的罐頭湯能比的。這也是我投入最多心力的傳統年菜食譜之一。

  • 食材(8-10人份):
    • 湯底靈魂: 老母雞或土雞半隻(熬湯用)、豬大骨1斤、金華火腿厚片2-3片(約50g,提鮮關鍵!)、乾幹貝8-10顆(提前泡發,水留用)、扁魚乾3-4片(小火烘香)、紹興酒2大匙。
    • 豐富配料: 豬腳圈(或蹄筋)4塊(先炸或滷過)、排骨酥(或小排)半斤、芋頭塊1碗(炸過定型)、鵪鶉蛋或鳥蛋10-12顆(煮好剝殼)、筍塊(熟)1碗、栗子10顆(熟的)、香菇(大朵)8朵(泡發)、蒜頭10瓣(整粒)。
    • 點綴增味: 紅棗8顆、枸杞1大匙。
  • 做法:
    1. 熬製金黃湯底: 雞、豬大骨冷水下鍋,煮沸後撇除血沫雜質(這步很重要,湯才會清!),加入金華火腿片、扁魚乾、泡發的幹貝(連同泡的水一起倒進去)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蓋鍋蓋慢燉至少3小時。過程中記得撈浮油(湯清澈的秘訣)。最後半小時加入紹興酒。熬好後,務必過濾,只取清澈高湯,所有渣都不要(幹貝、火腿可以撈出來切小塊放回,但扁魚渣一定濾掉)。
    2. 處理食材: 豬腳圈/蹄筋、排骨酥、炸芋頭、筍塊、栗子、鳥蛋、泡發香菇、蒜頭各自處理好備用。香菇我會稍微用點醬油和糖抓一下,味道更好。
    3. 層層疊疊裝甕: 找一個夠大的砂鍋或耐熱深鍋。從耐煮的開始放底層:豬腳圈/蹄筋、排骨酥、芋頭塊。接著放筍塊、栗子、香菇、蒜頭。最上層鋪鳥蛋、紅棗、枸杞和切小塊的幹貝與火腿。記得食材擺放要有空隙,湯汁才能流動。
    4. 注入靈魂高湯: 小心地將過濾好的滾燙高湯沿鍋邊注入,別直接沖散食材,湯量約淹過食材8分滿。
    5. 最後蒸煮融合: 蓋上鍋蓋(或用耐熱保鮮膜密封),放入大蒸鍋或電鍋外鍋放3杯水,蒸煮約1.5-2小時,讓所有食材的精華完全釋放、味道融合。出鍋前撒點枸杞點綴即可。

📌 我的真心話(與血淚史): 湯底是絕對的靈魂!我第一次做時偷懶,用現成雞湯塊加罐頭高湯,結果整鍋死鹹又沒層次,被家人笑好久。另外,食材裝填別貪心塞太滿,湯汁太少會像吃燉菜而不是湯品。芋頭一定要炸過定型,不然蒸完會糊成一團「災難」。這道傳統年菜食譜雖然耗時,但湯頭鮮美到讓人想跳舞的感覺,值得!

烏魚子雙拼佐蘋果蒜苗

這道是冷盤裡的明星,高貴不貴(相對佛跳牆啦!),宴客很有面子。重點是處理烏魚子的技巧,弄得好不好差很多!這道傳統年菜食譜看似簡單,細節決定成敗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優質烏魚子1-2副(看大小和用餐人數)
    • 清爽搭配: 青蒜苗(取前端白色嫩莖及少許綠葉)2-3支、蘋果1/2顆(選脆甜的如富士)、白蘿蔔1小段(選水分多的)
    • 畫龍點睛: 高粱酒或米酒少許(噴香用)、純蜂蜜少許。
  • 做法:
    1. 烏魚子處理: 小心撕掉表面薄膜(這膜腥氣重)。在烏魚子表面淋上少許高粱酒(別倒太多,會苦)。平底鍋不加油,開極小火(我是用最小火),直接放入烏魚子,兩面各煎約15-20秒,看到表面微起小泡、散發濃鬱香氣立刻離火!寧可生一點點也不要煎過頭變硬橡皮。取出稍微放涼。
    2. 切片關鍵: 烏魚子冷卻至微溫最好切。刀一定要鋒利(熱水燙過擦乾更好切),切成約0.3-0.5公分厚的斜片。厚薄均勻口感才會好。說實在的,我第一次切時手抖個不停,切得歪七扭八…
    3. 配料處理: 青蒜苗白色嫩莖斜切成薄片,綠色葉尖部分切細絲泡冰水(會捲曲好看)。蘋果、白蘿蔔切約與烏魚子同寬、厚度約0.2公分的薄片(泡一下鹽水或醋水防變色)。
    4. 裝盤組合: 最經典的是蘋果或白蘿蔔片夾著一片烏魚子吃。擺盤可以發揮創意,例如:一片蘋果、一片烏魚子、幾根蒜苗絲疊起來;或是烏魚子片鋪底,上面放蘋果片、蘿蔔片和蒜苗絲。最後在烏魚子上輕刷一層薄薄的蜂蜜(真的薄薄一層就好,提味用),增加光澤和微妙甜味!

📌 我的真心話(與血淚史): 烏魚子煎烤時間是最大陷阱!多10秒就可能從天堂掉到地獄,變得又乾又硬難以下嚥。強烈建議第一次做時守在鍋邊,聞到香味、看到表面微變色膨脹就快起鍋。搭配的蘋果意外重要,那種甜脆感能中合烏魚子的鹹鮮,比單用蘿蔔更驚艷!記得蒜苗絲泡冰水後口感更爽脆。這道經典的傳統年菜食譜,掌握訣竅後其實超快速就能上桌。

紅蟳米糕(豪華版)

過年就是要吃這道!紅蟳的鮮甜融入米糕,光是掀開鍋蓋的香氣就讓人流口水。但挑螃蟹真是門學問… 這也是我覺得最能展現年節豪華感的傳統年菜食譜

  • 食材(6-8人份):
    • 主角: 新鮮紅蟳(沙公/沙母皆可)2隻(約1.5-2斤,選活力好、沉甸甸的)
    • 米糕基底: 長糯米3米杯(提前浸泡至少3小時)、乾香菇5-6朵(泡發切絲)、豬五花肉絲150g、蝦米2大匙(泡軟)、紅蔥酥3大匙、油蔥酥醬1大匙(可省略)、醬油3大匙、蠔油1大匙、米酒1大匙、白胡椒粉少許、糖1小匙、水或高湯約2.5米杯(含泡香菇水)。
    • 爆香三寶: 蒜末1大匙、薑末1小匙。
  • 做法:
    1. 處理紅蟳: 這步驟需要點勇氣(或交給攤販處理乾淨)。用刷子刷洗蟹殼,小心掀開背殼,去除肺葉(蟹腮)、心臟(六角形)、嘴部、沙囊(胃囊)。蟹身對半切開,再各切成3-4塊。蟹殼留著擺盤用。蟹鉗用刀背拍裂方便食用。處理好的蟹塊稍微瀝乾,灑點米酒和白胡椒粉抓醃一下。
    2. 炒香備料: 鍋中熱2大匙油,爆香蒜末、薑末、紅蔥酥至香味出來。加入豬肉絲炒至變白,再放入蝦米、香菇絲炒香。淋入醬油、蠔油、米酒、糖、白胡椒粉炒出醬香氣。
    3. 拌炒糯米: 瀝乾浸泡好的糯米,倒入鍋中,轉中火持續翻炒,讓米粒均勻裹上醬汁和油脂,炒約5-8分鐘(米粒會變半透明)。
    4. 炊煮米糕: 將炒好的糯米料倒入鋪了濕蒸籠布(或烘焙紙墊底防沾)的深蒸盤或竹蒸籠中。均勻鋪平後,加入水或高湯(水量約略到米粒表面即可,因為炒過已有水分)。蒸鍋水滾後,放入蒸籠,蓋緊鍋蓋,大火蒸約25-30分鐘至糯米熟透(中途可稍微翻拌一下確保受熱均勻)。
    5. 組合蒸蟹: 米糕蒸熟後,將醃好的紅蟳塊(含蟹殼)均勻鋪在米糕表面。蓋回鍋蓋,繼續用中大火蒸約12-15分鐘(時間視蟹塊大小調整),看到螃蟹完全變紅熟透即可。

📌 我的真心話(與血淚史): 挑蟹是成敗關鍵!我曾經貪便宜買到水蟹(空空的沒肉),欲哭無淚。糯米浸泡時間要夠,不然蒸不熟。水量控制很重要,水太多米糕會爛糊,太少則太硬(電鍋內鍋水量約比煮白飯少一點)。鋪紅蟳時稍微壓一下讓它接觸米糕,味道才會融合。這道傳統年菜食譜的香氣實在太犯規了,每次蒸的時候都讓我餓到不行!

長年菜雞湯(芥菜雞湯)

吃完豐盛大魚大肉,一碗清爽帶點甘苦的長年菜雞湯,最能解膩舒暢。這寓意長壽的湯品,絕對是圍爐壓軸的暖心選擇。看似簡單的傳統年菜食譜,其實有讓它更好喝的秘訣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土雞半隻(或雞腿2隻,切塊)
    • 長年菜(大芥菜)1大顆
    • 薑片5-6片、蒜頭3-4瓣(拍裂)
    • 枸杞1大匙、紅棗6-8顆(去籽)
    • 米酒1大匙
    • 鹽適量(最後調味)
    • 水約2500ml
  • 做法:
    1. 雞肉處理: 雞塊冷水下鍋煮沸,逼出血水雜質(汆燙),撈起洗淨瀝乾。這一步讓湯更清澈無腥味。
    2. 長年菜處理: 芥菜洗淨,將分開。粗梗較硬,斜切成厚片;嫩葉部分切大段。取一大鍋滾水,加入少許鹽和幾滴油,先放入菜梗汆燙約1-2分鐘,再放入菜葉汆燙約30秒,撈起立刻泡入冷水或冰水中降溫,擠乾水分(去除苦澀味的關鍵步驟!)。
    3. 燉煮雞湯: 湯鍋中放入雞塊、薑片、拍裂的蒜頭、米酒,加入足量清水蓋過食材約5公分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蓋鍋蓋慢燉至少1.5小時(土雞時間需更長),直到雞肉軟爛、湯頭鮮美。記得撈掉湯面浮沫和油脂。
    4. 加入長年菜: 將處理過、擠乾的長年菜(梗和葉)加入雞湯中,同時放入枸杞和紅棗。轉中火煮滾後,再轉小火煮約10-15分鐘即可,煮太久菜會黃掉爛掉。最後用鹽調味(注意不要太鹹,保留菜的甘味)。

📌 我的真心話(與血淚史): 長年菜前處理(汆燙+冰鎮)絕對不能省!直接丟進去煮的苦味真的讓人皺眉頭,而且菜色會變黃。雞湯一定要耐心燉,那種濃鬱的膠質感才出得來。冬天喝上一碗,身體從裡暖到外,這道傳統年菜食譜的療癒感無人能敵!

年菜救星:必學小技巧與剩菜變身術

  • 時間管理大師: 年菜不可能當天全部從頭做!提早幾天準備:
    • 佛跳牆湯底滷豬腳/蹄筋炸芋頭排骨酥煮鳥蛋這些費時的步驟,提前2-3天做好冷凍或冷藏。湯底冷凍後油脂會浮上凝固,更容易取出,讓湯更清爽。這招拯救了我無數次慌亂的除夕下午!傳統年菜食譜的步驟拆分很重要。
    • 香菇泡發幹貝泡發(連水冷藏)、烏魚子先買好冷藏。
    • 紅蟳米糕的糯米料可以前一天先炒好冷藏,除夕當天再蒸熟+蒸螃蟹。
    • 長年菜可以提前汆燙好、擠乾水分,冷藏備用。
  • 減油減膩小撇步: 現代人怕油膩很正常。
    • 燉湯(佛跳牆、雞湯)時,冷卻後放冰箱,表層油脂會凝固成白色,輕鬆刮除再復熱,清爽度立刻提升。
    • 炸物(排骨酥、芋頭)用氣炸鍋代替傳統油炸,省油又少負擔,效果也不差。
    • 紅蟳米糕炒料時,油量可以比傳統做法減少1/3,風味影響不大。
  • 剩菜華麗變身: 年菜總是吃不完?別浪費,變身新菜餚!這點子超實用。
    • 佛跳牆: 撈出剩料(肉類、芋頭、栗子等),加點水或高湯稀釋,煮滾後下點麵線或白飯,變成豪華海鮮燴飯/麵!或者湯汁煮滾後,勾個薄芡淋在燙青菜上。
    • 烏魚子: 切碎拌入美乃滋,當成抹醬塗在蘇打餅乾上,超唰嘴下酒菜;或切丁炒飯,香氣逼人。想不到吧?剩餘的傳統年菜食譜食材也能玩出新意。
    • 紅蟳米糕: 隔夜米糕用少許油煎香成鍋巴狀,撒點蔥花,變成香噴噴的米糕煎;或捏成小飯糰,裹點蛋液煎一下。
    • 長年菜雞湯: 加入煮熟的冬粉或米粉,加點白胡椒,變成好吃的湯米粉!雞肉撕成絲,拌點醬油、香油、醋、蒜苗絲做成涼拌雞絲。

年菜實戰Q & A

Q:佛跳牆的湯底可以只用雞湯塊或現成高湯代替嗎?會不會差很多?

A: 「說實話,真的會差很多!」我試過偷懶只用頂級雞湯塊加罐頭高湯,結果整鍋就是一股人工的鹹味,完全失去了融合各種乾貨、肉類精華後那種醇厚、複雜、自然的層次感。自己熬湯底雖然費時,但那種天然的鮮甜和膠質感(湯冷了會微微結凍才是好湯!),是任何現成產品無法取代的。真心建議,這道傳統年菜食譜的核心價值就在湯底,值得花時間熬煮。如果時間真的很緊,至少要加大量泡幹貝的水和新鮮雞骨架一起煮,稍微救一下。

Q:紅蟳米糕的螃蟹有什麼挑選秘訣?怎麼知道新不新鮮?

A: 挑螃蟹真的要多看幾攤!我的經驗是:1. 重量感:拿起來沉甸甸的,表示肉飽滿(水蟹會感覺空空的)。2. 活力:活的當然最好,看看牠腳會不會動,眼睛有反應沒(雖然有點殘忍…但要吃得安心)。3. 蟹腳完整度:腳脫落太多的可能生命力弱。4. 公母看肚子:尖臍是公蟹(沙公),圓臍是母蟹(沙母)。沙公肉多紮實,沙母可能有蟹黃(但過年期間沙母價錢驚人)。買的時候請老闆幫忙處理乾淨、分塊綁好,回家直接料理最方便。新鮮螃蟹蒸熟後,肉質是飽滿、一絲一絲的,不會糊糊爛爛,腥味也很淡。

Q:長年菜(芥菜)汆燙後還是有苦味怎麼辦?有沒有其他去苦方法?

A: 汆燙+冰鎮是去苦的基礎功。如果還覺得苦,可以試試這些方法:1. 挑選嫩菜:過於粗老的芥菜苦味更重。選葉片翠綠、梗不要太粗硬的。2. 汆燙時加點糖:水中除了鹽和油,可以加1小匙糖,有助中和苦味。3. 爆香時加點小魚乾或乾蝦米:在煮湯爆香薑蒜時,一起加入洗淨的小魚乾或蝦米爆香,海味的鮮可以壓過部分苦味(前提是家人不排斥)。4. 煮湯時加顆洗乾淨的鹹鴨蛋黃一起煮:這是我阿嬤的秘方,鹹蛋黃的油脂和風味能讓湯頭更醇厚,意外地能平衡芥菜苦味,不妨試試看!重點是讓湯整體的鮮味提升,來轉化甘苦感。傳統年菜食譜的智慧有時就在這些小地方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